关于腐植酸和黄腐酸的概念
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 应遵循三条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 但应随着科技发展而有所创新; 二是要与国际规范化概念和定义接轨; 三是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按以往比较公认的土壤学概念, 腐殖物质包括腐黑物(碱不溶部分,也称胡敏素)、 腐植酸(碱溶酸沉淀部分,就是“棕+黑腐酸”,经典煤化学中称“真腐植酸” )、 黄腐酸(酸析后仍留在溶液的部分, 也称富里酸)三大段分。 这里, 腐植酸和黄腐酸被划分为并列的两个段分。 在20世纪末国际腐殖质协会(IH SS)制定的“腐植酸的综合分离提纯方法”和旧国际标准ISO 5073-1985《褐煤和柴煤中腐植酸的测定》 中, 仍然沿用上述概念。 直到发布ISO 5073-1999 (目前又新发布ISO5073-2013版本)后, 才对上述腐植酸的定义作了重大修改, 即规定的腐植酸是用碱液(或焦磷酸钠碱液)抽提出来的“一组分子量相对较高、 组成十分复杂的有机缩合多羧酸无定型混合物”。这就是说,腐植酸中囊括了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这与经典煤化学的概念基本一致,其分离流程为:
按ISO 5073-1999的这一定义, 腐植酸就是我国一贯通称的所谓“腐植酸总量” (=棕+黑+黄之和), 黄腐酸是腐植酸中的一个组分, 而不能与腐植酸并列;焦磷酸钠碱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抽提来的腐植酸分别被称作总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 国际标准对腐植酸定义的这一重大修改, 使经典的腐殖物质概念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也与我国多年来实际采用的概念(如GB11957-2001)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更贴近我国腐植酸生产应用实际及检测标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停止这方面的争论, 接受ISO 5073-1999的这一定义, 也就是“与国际接轨”。
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为您推荐性价比很好的饲用级腐植酸——黄腐酸,其不仅能减抗替抗,绿色环保;还能激发机体自身活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畜禽生产性能。
(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 黎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