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又称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基本特征是由于干物质采食量不足,能量不能以满足奶牛维持和生产需要,造成体脂动员过度,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β-羟丁酸BHBA、乙酰乙酸、丙酮)含量增高出现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及出现低血糖症、血浆游离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症状的疾病。今天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奶牛酮病的知识。
一、根据症状
分为:临床性酮病、亚临床性酮病、神经型酮病、消耗性酮病等
二、根据发病原因
分为:I型酮病、II型酮病、富丁酸青贮型酮病
I型酮病:通常由产后能量代谢负平衡引起。病牛往往在围产期管理良好、产犊正常、泌乳开始表现良好;后期主要是由于高产而干物质采食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体脂动员引起酮体产生增加而发病。I型酮病主要发生于产后3~4周,由于肝脏没有受到损伤,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生糖先质就可以缓解能量负平衡。
预防该型酮病的重点是提高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尤其是谷物类饲料,但是要预防瘤胃酸中毒。
很多人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增加日粮浓度可以缓解能量负平衡,但是脂肪不能提供生糖先质,反而会增加肝脏脂肪酸流量,同时脂肪添加量过高也会影响采食量,导致I型酮病的发生。I型酮病较易,一般5~7d即可治愈。
II型酮病:即通常所说的肥胖综合症(又称妊娠毒血症),主要由脂肪肝引起,一般发生在产后12周。脂肪肝是由于体脂动员超过了肝脏代谢的能力而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肥胖牛产后采食量较产前下降幅度比正常牛大,因此患脂肪肝的几率更大。因产前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加剧产前体脂动员的程度,引起肝脏脂肪的沉积。脂肪肝破坏肝脏细胞,降低了肝脏代谢脂肪和糖异生功能,因此一旦泌乳开始,随着能量负平衡的加剧,机体就会动用更多体脂,进一步加剧肝脏脂肪浸润,导致酮体生成增加。发生酮病时抗体能量不足,造成免疫力降低,直接导致产后1个月内其他感染性疾病高发如乳房炎、子宫炎等,II型酮病难于,持续时间长,长的可达1个月左右。
富丁酸青贮型酮病:是因瘤胃吸收过多丁酸转化为酮体而引起,主要是由饲喂低质青贮饲料造成。青贮原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小于2.5%)、干物质含量太低都会导致梭菌生长而产生大量丁酸。一般丁酸型青贮蛋白质降解严重,因此有强烈的刺鼻味道,严重影响采食。有研究表明,奶牛每天摄入丁酸超过50~100g即可导致酮病,超过200g可导致严重酮病。
发酵不良的青贮不要饲喂奶牛,丁酸含量超过2%的青贮没有任何营养价值,饲喂后反而会带来各种问题。
提高营养水平,预防酮病;我们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向您推荐性价比很好的奶牛用过瘤胃脂肪 又分为:能美健S脂肪酸型过瘤胃棕榈脂肪酸粉,嘉能健A油脂型过瘤胃脂肪粉。
(1)能美健S:棕榈脂肪酸粉,的棕榈脂肪酸粉、棕榈酸C16:0 高达90%以上,提高乳脂率,提高产奶量,提高乳蛋白,适合奶牛;熔点≥52C°,粗脂肪 ≥99.5%,水分和杂质≤0.5%,过氧化值≤2mmol/Kg,碘值≤5gI2/100g,酸价200mgKOH/g以上。
(2)嘉能健A:棕榈酸 C16:0 ,可达70%以上;可以提高乳脂率;硬脂酸C18:0 ,可达5.25%,能提高体况,天然过瘤胃脂肪粉,提供高性价比能量;熔点≥52C°,粗脂肪≥99.5%,水分和杂质≤0.5%;过氧化值≤5 mmol/Kg;酸价≤5mgKOH/g。
棕榈脂肪粉/棕榈脂肪酸粉产品使用量推荐:
奶牛:150-600克/头/天;
汪奕